外国语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建立健全“一二三四五”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通过实施“党建铸魂”“金课引领”“协同育人”工程,狠抓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及竞赛育人、实践育人、创新育人、服务育人等工作,切实提高了党建育人的水平与质量,在培养“爱国有为、晓世担当”“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党建铸魂:夯实思想根基 提升办学治院水平
学院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党建+育人”融合的首要位置,深入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探索打造“党建+教学、科研、课程思政、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系统提升办学治院水平。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夯实思想根基。学院党委以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通过班子领学、支部书记讲学、党员干部研学、线上线下共学等多种方式,建立了“领学讲学+集中研讨+交流心得+总结点评”的理论学习模式,做到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同时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与深入系部调研、为师生办实事、重温入党誓词、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校地共建等活动有机结合,推动党员干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切实解决影响学院发展的问题,筑牢了学院立德树人、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和强大动力。
二是压实组织育人的政治责任。学院以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为重点,坚持“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指导思想,鼓励教师在发扬教学优势的同时,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学院党委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覆盖率100%;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中共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把推进人才培养、开展育人工作作为教师党支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服务学生情况”及“发挥党支部和党员骨干作用,推动学生在科学技术竞赛、创业项目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作为重要的加分项。
三是强化教师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学院持续开展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开展“师德师风引领强基”活动,让党建成为教师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交流的桥梁;设立“党员示范岗”,推动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亮身份、立标尺、树形象;各教师党支部积极开展“守初心、塑师德、薪火相传”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月主题活动。
金课引领:积极推进课程思政 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学院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成立“大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近五年来,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参赛、科学研究等方式,在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学院—专业—课程—课堂”的课堂思政体系,切实提升铸魂育人的实效。
一是深化教材、课程和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三进”工作落地落实。学院以课程思政建设为重要抓手,切实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等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创新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成立《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虚拟教研室,将多语种《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纳入课程教学体系,组织教工党支部书记带头授课,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虚拟教研室组织的“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教研活动,分享学院英语、日语、法语等多语种授课经验;联合文学院党支部开展“思政课程建设经验交流分享会”,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和新方法。
二是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形成具有外语特色的“金课”。学院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程思政研究课题,探索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先后获批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项;主持、参与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撰写3项;承担国家级课程思政研究课题1项、其他类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3项。此外,还形成一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打造了一批具有外语特色的“课程思政”系列课程、典型课例,先后获得首届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特等奖、第六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二三等奖等。
三是牢记暨南大学的办学使命,打造面向港澳台侨学生的“三层进阶”课程思政模式。学院还结合外招生较多的特点,将课程思政真正体现在英语学习、英语教学和学生身上。课程围绕“接受到认同”—“从认同到共情”—“从共情到参与”三层进阶进行整体规划和微观设计,除了采用《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外,还新增团队自编系列教材《新编综合英语》,为学生补充全球视野内容及跨文化的批判思维训练;通过关联课程内容、关联线上线下资源、关联外国专家资源等方式,有效解决了港澳台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浅(对当代中国了解不深)、混(教学形式混而不和)、异(学生个体同源异流)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港澳台侨学生对当代中国的理解、认同及相关活动的参与度。
(教材)
协同育人:“党建+多语种”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与外语优势,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衔接融合,推动“党建+多语种”“以赛促学”“实践+服务”协同育人,让思政教育贯通课内和课外,全面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
一是融合学科特色,“党建+多语种”协同育人。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和外语优势,组织师生充分运用多种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学院组织学生参与“大中学生用中英文双语形式接力诵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活动,引导学生更加系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时代脉络,并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组织师生开设专题栏目“暨南青年诵|为你接力诵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第四卷”,坚持诵读,至今已129期,阅读量超13000次。此外,学院还成立实践创新班,着力打造“学习世界语言,榜样引领成长”品牌特色活动,引导优秀港澳台侨学子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2022、2023年,学院连续两年承办广东省“高教社杯”高等学校“用英语讲大湾区文化”优秀短视频比赛,学院“醒狮——锣鼓声中的广府文化” “我寄相思于华灯”连续荣获特等奖,“西风粤韵,湾区明珠”和“广雕之旅”荣获一等奖,暨南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外国语学院学生参与“大中学生用中英文双语形式接力诵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活动)
二是用活、用好“第二课堂”,以赛促学协同育人。学院坚持举办暨南大学外语话剧大赛、英语演讲大赛等传统赛事,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高校大学生外语水平能力大赛决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及大创、挑战杯等各种创新创业活动,达到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效果。学院还选拔深谙中外文化且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加入国家社科基金“中华文化外译”项目,参与翻译课题、研讨,为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贡献力量。结合内外招学生的差异性,学院还采取普众性、大众性、选择性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同学们的语言能力,同时达到目标合流的效果。五年来,外国语学院学生参加学术科研和创新创业竞赛200余项,在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专业竞赛中奖项180余项。
三是打造志愿服务体系,“实践+服务”协同育人。学院党委把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将志愿服务融入学院“三全育人”格局,突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政治属性和实践育人功能,让志愿服务成为为党育人的生动实践。一是广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围绕扶贫济困、大型赛会、疫情防控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累计1300余人次参与。学院还开展 “一点中国红,外院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师生逾200人为博鳌亚洲论坛、“读懂中国•湾区对话”国际会议、大湾区科学论坛等提供多语种优质语言服务。二是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映像”志愿服务品牌。学院“映像”志愿者服务队自2013年成立以来,先后组织800多名学生深入中国9省10多个市的乡村,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8466小时,加深了学生对中国的国情的深度了解,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该服务队先后获2021年广东省“益苗计划”重点培育项目、2022年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铜奖等。
(“映像”志愿者服务队为老人拍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外国语学院党委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和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聚精会神开展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奋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责编:李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