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者视角

夏泉 程强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4-03-06 发布单位: 暨南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党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聚焦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对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律认识进行了提炼升华和理论总结,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历史逻辑是指对事物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总结,客观现实的历史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考察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探究历史逻辑的必经途径。因此,全面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从其形成发展过程进行认识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深刻把握其思想内涵,增强历史自觉,从而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丰厚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根”。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底蕴。“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学说,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根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凸显了文化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突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强调在实践中发展文化的重要性,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与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聚焦新时代,因应新形势,回应新要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

红色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鲜明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涵盖不同历史阶段红色文化具体形态的综合性、集成性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与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探访革命老区,追寻革命先烈足迹,感受革命精神洗礼,在红色土地上留下坚定的足迹。红色文化形成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战胜各种困难与挑战,夺取新的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底色。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党领导的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在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结合新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使党的领导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立足实际,统筹全局,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及“两个结合”等重要论述,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涵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

总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习近平文化思想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为中国共产党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粤港澳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2VMZ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历史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